巴門尼德處世秘籍之二十三--經院哲學標志著中世紀基督教思想中的神學高峰
經院哲學標志著大約在1050到1350年之間中世紀基督教思想中的神學高峰。其核心圍繞著一種以亞里士多德哲學為基礎的思辨方法。經院哲學家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基本前提,并相信人類理性能夠擴展在啟示中所學到的真理。他們的理性觀點受到奧古斯丁的影響,奧古斯丁相信上帝不僅通過《圣經》啟示人類,同時也給予人類理性能力,這個能力使得他們能夠逐漸認識到真理。經院哲學家極大地受到了逍遙學派的影響。 >
經院哲學初期值得關注的人物是圣·安瑟爾謨(SaintlAnselm,約公元1033一1109年)。雖然安瑟爾謨并不具有奧古斯丁對柏拉圖的理念和新柏拉圖主義流溢說的熱情,但他把奧古斯丁看做是重要源頭。安瑟爾謨的哲學事業是探索信仰的神秘。他的座右銘是“信仰尋求理解”。因此,安瑟爾謨以極大的激情和理智去探索他的主題。他確信至少有一些來自啟示的真理也能夠通過邏輯上的嚴格論證被證明。安瑟爾謨著名的論證(根據后來康德的說法)是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ontological proof),該論證可能受到了伊本·西那(Ibn Si溫州保潔價格na)的影響。一個本體論證明開始于列出一個既定存在的真正的概念。安瑟爾謨不曾想過用他的證明來勸說非基督徒;他只是主張,對于那些已經信仰上帝的人來說,這會使他們更清晰地理解上帝的本質。
在他的本體論證明中,安瑟爾謨認為上帝的定義暗示著上帝的存在。根據安瑟爾漠的說法,上帝是“可想像的到的偉大的”。即使是那些不信仰上帝的人也會理解“上帝.’的這層意義。根據這個定義,上帝是完美的存在,因此不可能想象出有比這更偉大的存在。因此,從這一點可以認為上帝必須存在,因為如果上帝僅僅是一種可能性,只是沒有所指之物的偉大觀念,人們可以設想出更完美的存在—那就是。一個不但擁有了觀念上的完美,而且也是現實存在的。一旦人們接受了上帝是可設想的完美存在的觀念,人們同樣也在邏輯上肯定了上帝的存在。http://www.jobzh.info/banjia/hjw8-11.htm
彼得·阿伯拉爾(Peter Abelard,公元10079一1142年)是經院哲學時期杰出的邏輯學家。在歷史上,阿伯拉爾為聞名的是他與學生艾絡伊絲(Heloise)的愛情。他們之間來往的信件構成了西方文學上為動人的愛情通信集之一。然而,作為一個哲學家,阿伯拉爾主要對我們今天所稱的語言哲學感興趣。就像當今的許多哲學家一樣,他認為,大部分的神學和哲學的混亂不清是由丁語言和詞匯意義混亂的結果。
http://www.www.reperis.com.cn/07ir/56kv-15.htm |